*阔别已久的更新说明:其实这篇有一部分是在2024年11月就完成的,后面因为作者的种种状态问题,就迟迟没有能发出。到了25年开年,又补充了一些,这下终于发出来了……非常抱歉!
所以可能也不能当作新年第一篇,就当成去年的补完,请各位原谅。
终于轮到我来写美役了。
一般而言,不服美役的人讨论起这个话题会比较理所当然,然而作为一个大众视角下“服美役”的人,讨论这个话题时就不由地产生一种新的责任。
坦白来说,我真的很爱美,也真的很爱美人。我就是那种典型的会在美学意象上付出过多精力、时间和金钱的患者。比很多人更认可“美”的价值的同时,我也觉得自己比很多人跟更理解“美“的可怕。
美役这样热门的词汇,乍看仿佛没有写的必要一般不言自明。每一天都能看到人们用它开展批判,也用它发表宏论。
毫无疑问,在当下的语境中,这个词对全体女性而言皆带有贬义的色彩。又很神奇地在形容男性时,能够转变为某种夸奖。就像很多其他宛若从天而降开始流行起来的社科词汇那样。
值得指出的是,在引用这个词的时候,许多人把“美役”视为一种真实存在的结构型社会压迫来进行讨论,但并不考虑这些讨论和指摘是否也造成了新的结构型社会压迫。
让人很难不随之思考,它流行起来是不是也是因为存在这样一层原因——用它来攻击他人(尤其是同性)格外顺手?
在写这篇之前,我随手写下了这些问题:
为美役?何种程度的行为应该被归类为美役?谁具有定义权和解释权?
“美役“到底是真实存在的罪性?还是由于其定义本身的模糊性,使得轻易沦为批判和斥责的工具?
假使这种社会性的弊病果真存在。作为个体又应该如何看待它? (社会性与个体性)
是否对美没有执念的人更容易理解和批判美役? (批判者是谁)
对美的广泛趋魅是可能的吗? (可能性)
容貌焦虑是因为美役吗?(心理与行动)
反对美役是否是anti-efforts大众叙事中的一股重要潮流?(大众文化)
对于普通人而言,如何调和自身对美的欲望和对美役的自省? (存在主义心理学)
1. 美之为役——非必要性的社会
关于“美役“到底是什么,一个大致上较为中肯的定义是:为了非必要的美所付出的努力。